小微金融发展如火如荼。根据央行数据,2016年12月末,我国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20.84万亿元,同比增长16%,全年小微企业贷款增加3万亿元,比同期大型和中型企业贷款增速分别高7.2个和9.1个百分点。
大体量与快增长,参与小微金融的玩家也越来越多。大型银行的小微金融事业部,专业服务小微的金融机构等纷纷入局,在Fintech浪潮下,平安普惠金税贷、建行“小微快贷”、 农行“简式快速信贷”、浦发旗下多款产品等一批打着快速放贷旗号的科技产品也陆续推向市场。
无论如何,小微金融作为金融普惠理念的落地形式,能够沉下去惠及到所有有需要且符合要求的小微企业,才是真正的“普惠”。8月22日,PINTEC集团旗下智能信贷技术公司读秒宣布服务升级,以小微企业近期增值税发票数据为基础,拓展小微企业财税客群,在城市、行业、规模上进一步下沉,旨在服务更多小微企业,事实上就是在朝着普惠的理念更进一步。
即使在小微金融领域,仍然存在着贷款歧视
小微金融的缘起,即大型金融机构不太愿意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由于控制坏账率和冲业绩等原因,银行普遍存在着对这些小微企业的贷款歧视。
后来小微金融成为金融国策,入局者甚多,规模也进一步做大。但类比大中型企业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歧视,小微金融内部也存在着类似的歧视现象,普惠金融难以下沉到底。
具体而言,这种内部贷款歧视有三种表征。
1、规模歧视
在一份对某大型国有银行小微金融销售人员的内部调查中,销售团队对小微金融中规模偏大,接近于中小型企业概念的客户更为看重,投入精力更多也更愿意放贷。这说明,即使在小微金融内部,金融市场也默认有着诸如“较大小微企业”“小小微企业”之类的潜规则分类。
2、地域歧视
即小微金融开展过程中,面向一二线城市的业务明显多于二三线城市,一些金融机构干脆不在三线城市开展业务。这种歧视有些时候并不是小微金融从业机构主动为之,但确是一种客观存在,由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一二线城市小微企业集中,业务集约化程度高,边际成本低;某些大型的金融机构,物理网点并未深入到三线及以下城市当中去,业务渗透速率偏低。
3、行业歧视
制造业比其他诸如科技创新企业、批发零售、商业服务业等行业更受小微金融放贷“优待”。一方面是《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让制造业所获关注爆表,相关金融政策纷纷跟上,另一方面,制造业开票金额更大、盈利能力强,传统金融机构有支持制造业发展的传统优势和业务惯性,对制造业的风控评价显得更加成熟有效,业务对接更加“顺手”。
小微金融领域内部的歧视现象,致使从业的金融机构挑肥拣瘦的现象继续存在。这种再分级现象背离了普惠金融的理念。打破内部贷款歧视,把小微金融再下探,惠及更多“底层”小微企业,是追求总体规模之外,未来小微金融的新主题。
客群扩展受益于智能信贷,企业读秒要把普惠金融沉到底
说来说去,金融机构选择贷款对象的关键依据还是风控难度,小微金融之所以发展迅捷,除了政策导向,更主要在于风控技术的跨越式进步,已经可以应对小微层级企业的评价需求。同样的,之所以存在小微金融领域内的贷款歧视,也在于风控技术还无法有效保障更“底层”小微企业的贷款安全。
企业读秒本次扩展客群的底气就在于此,作为智能信贷领域的领先者,企业读秒的风控水准、底层技术、商业模式均能够支撑其往小微金融服务的纵深发展。
1、风控的成熟化
2017年1月,一周年的企业读秒已累计服务达15000家小微商户,到3月这一数字已翻一番到30000家,截止目前已经累计服务8万家小微商户,目前仍然以每月上万企业申请的速度增长着。
从贷款参数来看,企业读秒的平均借款额为7万、平均贷款期限在9-12个月。此外,传统金融覆盖的财税客群,年开票额门槛一般都需要500万以上,而企业读秒不仅仅覆盖一般纳锐企业,还服务年开票额50万到1500万的小规模纳税企业。
这些数字表明,企业读秒在风控技术上已经服务到尽可能多的企业形态,风控技术越来越受到认可。而且,此次产品升级还借助了增值税发票数据以及对金融大数据的创新运用,让小微企业主用“信用”轻松变“融资”,具体而言,只要拥有增值税记录,小微企业主即可凭法人身份证、营业执照、开票税务认证在读秒钱包APP、读秒官方微信号或合作伙伴平台在线申请,无需抵押及担保,就能获得最高30万元授信额度,最快2小时的信贷服务。
技术实力支撑企业读秒在面向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时能够做到风控过程统一、输出标准统一,企业类型变化不会大幅增加风控难度。
正因为如此,在原有服务电商、O2O、二维码收款、POS贷客群基础之上,企业读秒已经通过扩展覆盖到了制造业、贸易行业、建筑装饰业、计算机以及软件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商业服务业,印刷业等行业。
区别于相关竞品,企业读秒实现了更小型规模、更多行业(不仅是制造业)的信贷服务下沉。
2、服务的标准化
与风控技术相对应的,是在信贷服务过程中的运营对接能力。服务下沉带来的运营成本提升,很多金融机构及其产品不愿意面对,尤其在地域的扩展上,只有标准化的服务过程进行支撑才能够轻松进行复制。而来自长期服务沉淀的服务标准化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得到。
目前,企业读秒已扩展的100多个城市中,70%以上的客户覆盖在二线以下城市,三线和县域级的客户量也非常之大。在金融资源从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转移,三四线城市小微企业得不到平等、高效金融服务时,企业读秒给予了这些受到“地域歧视”小微企业更多融资空间。
在长期的服务过程,企业读秒已经积累了一系列运营服务标准化经验,此次服务升级后,企业读秒可以深入更多二三线草根级小微企业,覆盖财税客群,相对于以一二线为主的竞品,企业读秒无疑在“用户下沉”、将金融服务真正普惠到大众的过程中实践得更为彻底。
3、模式的多赢化
有能力有潜质也要有执行策略。本次企业读秒在进一步扩展“财税客群”的过程中,在路径上将更多地借助了合作平台的力量,除了在读秒钱包APP、读秒官方微信号上线外,还联合十余个小微企业财税平台,如猪八戒、用友等,一同解决小微企业资金需求。这是一种典型的三赢局面:
A、对企业读秒来说,可以通过合作网络平台获得更多客户;
B、对平台来说,联合企业读秒将为客户提供以融资为代表的更多增值服务,平台内小微企业将充分享受到用信用融资的便利,有利于平台满足存量用户、潜在用户的企业金融需求;
C、对小微企业来说,则是让更多个体能够有机会被惠及,普惠一词更加坐实。
这种“三赢”模式无疑会让企业读秒的客群扩展之路更加顺畅、高效。
综上,可以认为,在智能信贷的持续深化过程中,企业读秒已经在普惠金融下沉的道路上与市场上的竞品拉开了不小的距离。
覆盖率一定是未来小微金融的核心“KPI”
根据银监会数据,2017年一季度小微企业贷款余额户数为1362.95万户,占小微企业总数(即贷款的覆盖率)不到20%。在阶段性实现了“三不”(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目标的情况下,小微金融覆盖率并未显著上升。
事实上,在小微金融内部存在贷款歧视的情况下,存量覆盖率(例如20%)并不是“随机抽样式”,其所覆盖到的,都是那些规模较大、一线城市、偏几个主要行业的小微企业,这意味着普惠金融的下沉过程并不顺利。
所以,依靠增量覆盖率(例如比20%增长的部分)来覆盖到更多长尾小微企业,是贷款额、贷款户数及申贷获得率之外(覆盖率与此三个指标没有完全的对应关系,不能被代表),在践行普惠金融上同样需要注重的指标,应当成为未来小微金融的核心“KPI”之一。
除了传统、新兴金融机构,以企业读秒为代表的更多Fintech从业者也应为此而努力。
上一篇:买房以父母名义贷款,一方父母付首付,登记一方名下,夫妻共还贷,房屋归谁?
下一篇:商贷怎么转公积金贷款大连,房产百科:大连市公积金贷款政策以及常见问题
其他文章
10万块钱存余额宝一天多少收益?
余额宝还是理财通?
手机如何绑定银行卡?
余额宝和理财通有什么区别?
余额宝与理财通的区别?
余额宝一万块钱一天收益多少?
余额宝的收益越来越少了?
两阳夹一阴后三天走势?
一万存银行一年有多少利息?一万存银行一年有多少钱?
2023年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是多少?2023年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明细!
怎样才能学会炒股票?
环球黑卡怎么激活额度?
基金建仓技巧?
商业养老保险真的能够养老吗?
银行贷款利率2021
终止ipo意味着什么?
什么是小非农?
股票高位分时横盘说明什么?
七天通知存款利息怎么算?
股票涨停了怎么买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