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庸城的北面就是曹操控制的地盘,此时正值刘备攻取西川和汉中之地,此时也只能是防守为主,不宜出击。上庸之地又是防备曹魏的前沿阵地,如果去救援关羽,上庸一失,汉中东北方的屏障将不复存在,刘备汉中的局势也将不稳。
单在地图上可能上庸和麦城的直线距离不是很远,但是按照实际的距离就不一样了,远了不止一倍。更何况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丛山峻岭行军与平坦大路行军是很不一样的,速度不同,距离也不一样。如果按照当时的时间、距离和实际路况去估算,救援应该是来不及了。假如当时的救援来得及,但是同时曹魏的追兵也会到来,东吴的吕蒙也不会错失良机,在两面夹击的情况下,几乎没有胜算。
不仅在客观上认为刘封不可能去救援关羽,那从主观上说刘封就更不会去救关羽了。不救关羽的原因或许就能找到一点蛛丝马迹了。
第一、关羽与刘封不和。
众所周知刘封是刘备收的义子,在刘备还没有儿子的时候,刘备是想过要刘封作为继承人的。但是关羽知道后,对此表示不赞同,认为继承人怎么能是义子呢?从这一点上来说,关羽并不是支持刘封的。关羽自认为刘封是有那个想法夺取权力的,因此对刘封并不是很友好。所以刘封基于此方面,也不会去发兵救关羽。
第二、刘封是一个刚烈勇猛的人,但同时也有他自身的性格缺陷。是刘封不会去救关羽的关键。
如果刘封是刘备的将领,或许会成为五虎上将一样的人物,但是作为刘备的义子,在刘备称汉中王后,立刘禅为嗣。此时的处境就已经很尴尬了,奈何在攻取上庸城后,刘备不放心孟达单独驻守上庸,特地让刘封前去领导孟达,以防止孟达叛变。事实上孟达确实有反心,当廖化前去搬救兵的时候,孟达怂恿刘封以刚刚得城,人心不稳为由,拒绝出兵援救关羽。
刘封接受孟达拒绝援救的意见,就暴露了刘封的性格缺陷。刘封的此时的选择已经决定了的前途命运。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在当时刘封和孟达有嫌隙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为自己去想一下。认为孟达的意见是为自己着想,岂不知是孟达在为自己想。意志不坚定是刘封自身严重的缺陷。
刘封应该明白救人要比丢地重要的多,即使救援失败,但是还有重整旗鼓的可能,如果人没有了,又何谈重整旗鼓呢?
其二、纵然刘封和关羽有嫌隙,但是在大义面前,刘封的选择是不对的。刘封小看了关羽与刘备之间的关系,以至于在关羽被杀后,因救援不力让刘备逼着自杀。心中有私无义是刘封致命的根本。
其三、刘封刚烈勇猛是他致命的前提。刚烈的性格本来可以让他功成名就,但是刘封刚烈的性格中夹杂了私欲,才让他越走越远,落得如此下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廖化前去搬救兵的时候,刘封既然接受了不去救援关羽的意见。随后又在与曹魏对战时,孟达劝降中,展现他"忠心不二"的决心。这就是他性格上致命的前提。不明白救人的大义,一定比丧师失地要有意义的多。
综上所述,刘封是一个忠心不二的人,刘封也是一个刚烈勇猛的人。但是很无奈,私欲的泛滥让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既然选择了,那这样的结局就是他的命。
《编者寄语》亲爱的读者朋友,能读到这里说明我们缘分不浅,文章或许写的不好,但是你的意见和建议对我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有了你的品评,我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供大家阅读。我如果是那匹千里马,你就是伯乐,只有你才能鞭策着我发挥自己的才能,不断的进步。谢谢您的阅读。如果大家看完如有什么想法。欢迎评论留言。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返回搜狐,查看更多